分享一篇很令人省思的文章,無論這個調查受訪者是否講真話,但對當了父母的我們的確對這篇文章所提深有同感。在內地,房貸的貸款年限算法是男生以65歲為限(現在年齡加貸款年限不大於65)、女生則是60。這中間有個衍伸涵義就是對Max和Rainbow來說,我們可以貸款的年限正殘酷地逐年減少中.... 那到底我們可以留下來什麼,答案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台灣有82%的受訪者想留給後代的是人生觀,知識, (慈善)施予和宗教
2008/06/16 23:01
今天HSBC發表了和牛津大學合作的一項關於全球老齡化的研究,非常有意思.在全球五大洲25個國家,四萬位受訪的40-69歲人士中,有超過60%的人希望留給後代的是人生觀、知識、施予、宗教等"柔性價值",其中台灣準備退休和已退休的兩個年齡層受訪者持有此項觀點的比例分別高達82%和83%,為其中之冠.
相對於柔性價值,想留給後代財產、金錢和事業等有形資產的台灣人,只有18%.在整個亞洲,也只有三成左右的人有這個想法,其中以印度人的比例最高.
這真是非常令人訝異的一點.果然有記者提問,怎麼可能呢?背後原因是什麼?
牛津大學老齡研究所所長Sarah Harper說,也許這點應該問在場的大家會比她更清楚,但從研究訪談的結果可以歸納,許多台灣人認為他們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幫小孩做了很多了,包括對他們的教育的投資,給他們物質上的享受,還有很多人幫小孩買房子...那等他們真的有天要面對死亡了,他們反而覺得該留下來的,應該是精神上的重要傳承.
"此外,可能這是台灣文化的一個特點吧,他們認為柔性的價值,要比有形的資產更加重要."Harper教授說.這個研究裡面對人生觀(perspectives of life)的定義頗為廣泛,比如價值觀,幽默感,精神等.
這似乎與猶太人幾世紀來雖然顛沛流離卻一直堅守的價值觀不謀而合:美貌、房子、財產、金錢,有天都會不見,只有腦袋裡面的知識和心裡面的信仰與高尚的情操是別人奪不走的.研究也發現,經濟發展越成熟的國家,認為留給後代柔性價值比有形資產更重要的比例越高.
由於人們壽命增長,加上少子化日益嚴重,再過三四十年,台灣的老齡人口佔人口比例就會超過30%.今天Harper教授特別提醒大家,規劃退休要越早越好,最晚到40歲就得開始為人生的下半場打算,否則到50-60歲就有點來不及了.如何能讓自己的老年過得快樂?絕對不能光是依賴單一的收入來源,必須要有多元化的配置,不能只想靠政府老人年金加上雇主的退休金以及家人的支持,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個人的儲蓄或年金投資規劃.
在英國,由於政府發現公共財政已經無法支持越來越長壽,且越來越多的老人人口,現在已經制定法律禁止年齡歧視,朝鼓勵延遲退休年齡,幫助願意繼續全天工作,或是part time加上休閒生活,或是打零工賺零用錢的老人,獲得職業訓練,以幫助他們的技能配合新世代的職場需要的方式,來讓老人們在身體開始變虛弱以前,可以開心而活躍的多活幾年.
Harper教授給大家做好退休規劃的建議是:開始存錢做好保障和規劃,願意推遲退休年齡,保持樂觀心態,維持身心健康,並且保有活躍的社交生活,就能長壽又快活.
看來養兒防老越來越不實際了.只能儘早規劃,也建立好的價值觀,人生觀,才能真的留給子孫最重要的資產,也避免自己的人生下半場陷入貧病交加的困境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